欢迎您的到来! 今天是:

首页 » 教师队伍 » 教授

石岩

图片3.png

一、基本信息

姓名:石 岩

最终学位:博士研究生

职称:教授

导师类型:博士生导师

电子邮箱:tyshiyan@163.com

研究方向:体育心理学、竞技参赛学

二、个人简介

石岩,男,博士,二级教授,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,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。

现为十三届山西省政协委员,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,博导,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,《中国体育科技》编委,山西省高校本科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山西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。曾是山西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,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,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访问学者。

在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刊物《体育科学》《心理学报》和《教育研究》发表论文35篇,其它CSSCI刊物上发表100余篇;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;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1项和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。

三、论文

[1]石岩,刘翰钰.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风险评估方法——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[J].上海体育大学学报,2025,49(2):75-83.

[2]石岩,赵娜.我国反兴奋剂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[J].体育科学,2024,44(6):23-31.

[3]石岩,王婷.运动员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审视[J].体育科学,2024,44(4):16-23+51.

[4]石岩,周浩.混合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及设计思路[J].体育学研究,2023,37(3):1-10.

[5]石岩.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——以体育学研究为例[J].成都体育学院学报,2023,49(1):24-28+37.

[6]石岩,霍炫伊.我国体育领域扎根理论研究质量系统评价及其控制[J].体育科学,2021,41(7):67-78.

[7]石岩,马虹.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,(3):117-130.

[8]石岩,周浩.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效度的提高策略:三角互证[J].中国体育科技,2020,56(1):55-66.

[9]石岩,周浩.体育运动与人格三大研究主题述评及展望[J].体育科学,2017,37(7):60-72.

[10]石岩,霍炫伊.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[J].体育科学,2017,37(2):76-86.

[11]石岩,高桢.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、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[J].成都体育学院学报,2017,43(6):1-7.

[12]石岩,王效红.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热点分析[J].沈阳体育学院学报,2016,35(6):116-122.

[13]石岩,张凯.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质性研究[J].体育学刊,2016,23(2):86-92.

[14]石岩,郭纯超.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认知与治理[J].西安体育学院学报,2014,31(1):55-60.

[15]石岩,周浩.球队认同研究进展及本土化研究的思考[J].体育与科学,2015,36(3):50-56.

[16]石岩,韩健.青少年体育暴力个案研究[J].体育与科学,2015,36(1):52-58.

[17]石岩,牛娜娜. 我国体育领域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[J].体育与科学,2014,35(5):54-58.

[18]石岩,胡强.我国体育干预实验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及改进建议[J].沈阳体育学院学报,2014,33(3):1-7.

[19]石岩,孙立.体育研究中“影响因素”研究方法刍议[J].体育学刊,2014,21(4):1-6.

[20]石岩,王冰.青少年体育暴力测量维度的初步建构[J].体育与科学,2013,21(1):51-57.

四、科研项目

[1] 中国特色运动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整合与构建研究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(23BTY050)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,20万,在研,2023年9月—至今,主持人。

[2] 球场观众自律、他律、互律研究及三律融合理论构建与实证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(18BTY051)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,20万,已结项,2018年6月—2022年6月,主持人

[3] 我国青少年体育暴力研究及遏制理论构建与实证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(11BTY022)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,15万,已结项,2011年7月—2017年11月,主持人。

[4] 球场观众暴力发展趋势、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02CTY005)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,5万,已结项,2002年7月—2010年3月,主持人。

[5] “十四五”时期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路径研究,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点项目(2021-B-01),4万,已结项,2021年4月—2021年11月,主持人。

[6]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研究,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点项目(2020-B-15),5万,已结项,2020年4月—2020年11月,主持人。

[7]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,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(09YJA880079),7万,已结项,2009年11月—2012年12月,主持人。

[8]球场观众暴力的风险管理研究,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研究项目(1254SS08072),0.5 万,已结项,2008年6月—2009年9月,主持人。

五、教材和著作

教材

[1]运动训练学高级教程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4,第二主编。

[2]体育运动心理学高级教程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,参编。

[3]体育竞赛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,第三主编。

[4]竞技参赛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,参编。

[5]锻炼心理学(第二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,参编。

[6]体育心理学(第三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,参编。

[7]高等教育心理学[M].太原:山西人民出版社,2014,主编。

[8]竞技参赛学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11,参编。

[9]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[M].北京: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07,参编。

[10]高等教育心理学[M].太原:山西人民出版社,2007,主编。

[11]运动训练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,参编。

[12]体育心理学(第二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,参编。

[13]体育心理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,参编。

[14]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,参编。

[15]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,参编。

[16]锻炼心理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,参编。

[17]人类遗传学(第二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,参编。

[18]体育心理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,参编。

[19]体育心理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,参编。

[20]体育心理学新编[M]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5,参编。

著作

[1]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[M].太原:山西人民出版社,2023。

[2]体育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[M].太原:山西人民出版社,2016。

[3]球场观众暴力研究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3。

[4]中小学体育活动风险管理[M].北京: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12,合著。

[5]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[M].北京: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07。

[6]体育心理实验设计[M].北京: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07,合著。

[7]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、评估与应对[M].北京: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05。

[8]射击射箭训练新理念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05。

[9]射箭射击运动心理学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1999。

[10]青运讲堂[M].太原:山西经济出版社,2020,参著。

[11]我国运动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20,参著。

[12]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19,参著。

[13]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14,参著。

[14]竞技参赛理论研究文集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2010,参著。

[15]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,参著。

[16]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[M].北京:人民体育出版社,1994,参著。

六、获奖成果

[1]“我国体育领域扎根理论研究质量系统评价及其控制”(论文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24。

[2] “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”(论文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2022。

[3] “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”(论文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2020。

[4]《体育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》(专著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8。

[5]《球场观众暴力研究》(专著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6。

[6]《中小学体育活动风险管理》(专著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4。

[7] “我国球场观众暴力风险发生模型及风险管理研究”(论文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2。

[8]《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》(专著).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,2009。

[9]《射击射箭训练新理念》(专著).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07。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:030006 联系电话:0351-7010611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山西大学体育学院

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(晋)ICP备050004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