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的到来! 今天是:

首页 » 专业建设 » 专业简介

专业简介

一、体育教育(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)

1、培养目标: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、知识和技能,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,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,能在各级学校从事体育教学、课外体育活动、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,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、学校体育管理、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2、培养要求: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,掌握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、科研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(1)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、运动科学、心理科学、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;

(2)掌握有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,具备教学训练所必备的讲解、示范、保护帮助、纠错等技能与方法;

(3)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、训练、科研、竞赛组织、裁判、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;

(4)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

(5)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;

(6)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,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。

3、主要课程:外语、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;教育学、体育学、体育概论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运动生物化学、运动生物力学、体育保健学、体育心理学、学校体育学、体育科研方法、田径、球类、体操、武术、健身、健美等专业课。

4、专业特点与就业方向:本专业学生具备体育教学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;组织各种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,进行体育科学研究;运用语言、文字、书法、文艺、摄影等形式宣传体育事业,阅读、翻译专业外文书刊及指导运动训练能力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级体育管理工作;部队、公安、企事业单位文体、健身、防卫工作;体育保健、卫生工作;大专院校、中等专业学校、业余体校的教学、训练工作;电视、广播等体育栏目主持及体育新闻等工作。

5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教学见习、教育实习、毕业论文写作等。

6、主要专业实验:运动生理学、运动生化、运动保健、运动生理学等系列实验。

7、修业年限:四年。

8、授予学位:教育学学士。

二、运动训练(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)

1、培养目标:培养具有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,能在专业和职业队、体校和学校代表队、体育俱乐部等部门从事训练、教学、竞赛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2、培养要求: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运动训练、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、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(1)掌握专项运动训练、教学、竞赛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;

(2)熟练掌握1-2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、教学方法;

(3)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、赛事组织与裁判、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;

(4)了解我国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

(5)了解运动训练、竞赛和运动训练管理的理论前沿;

(6)具有初步的竞技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,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3、主要课程:外语、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;教育学、体育学、体育概论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运动心理学、运动生物化学、运动生物力学、体育保健学、体育心理学、学校体育学、运动训练学、专项理论与实践等专业理论课;田径、体操、武术、球类、游泳等专业技术课。

4、专业特点与就业方向: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受到运动训练方面的基本训练,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体育运动学校大中专院校、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工作;部队、企事业单位的文体、健身、防卫等工作。

5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调查、竞技体育教学与训练、竞赛组织与比赛执裁、毕业论文写作、学术活动等。

6、主要专业实验:运动机能评定实验、运动技术诊断、运动心理测量的系列实验。

7、修业年限:四年。

8、授予学位:教育学学士。

三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(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)

1、培养目标:本专业以培养掌握中西体育文化理论基础知识,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传统体育教学、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、科学研究、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复合型人才为主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宗旨,又系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门人才,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,培养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。

2、培养要求:本专业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接受武术专项训练、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教学、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(1)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;熟悉国家有关教育、体育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。

(2)学习掌握传统武术、传统体育养生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基本理论与知识,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、教学、竞赛、管理、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,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;

(3)熟练掌握1-2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、教学方法;

(4)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,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;

(5)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;

(6)具有初步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,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3、主要课程:外语、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;教育学、体育学概论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运动营养学、体育心理学、体育科研方法、学校体育学、运动训练学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、中医学理论基础、民族传统体育概论、健身气功、中国传统养生理论、国外武技概览、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、中国传统哲学、专项理论与实践等专业理论课;田径、体操、武术、球类、游泳等专业技术课。

4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竞技体育教学与训练、竞赛组织与比赛执裁、毕业论文写作、教育实习、学术活动等。

5、主要专业实验: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运动保健等系列实验。

6、修业年限:四年。

7、授予学位:教育学学士。

四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(国家五星级专业)

1、培养目标:本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,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、知识与技能,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、咨询指导、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体育专门人才。

2、培养要求: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,接受到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,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(1)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、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;

(2)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;

(3)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、技术指导、组织管理、健身指导、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;

(4)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

(5)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;

(6)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,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。

3、主要课程:外语、计算机、军事理论、法律等公共基础课;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、体育保健学、社会体育概论、社会体育管理学、体育管理导论、社区体育导论、体育史、体育产业、体育经济学、体育科研方法、健康评论与运动处方、中华体育养生学、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、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专业基础课;田径、武术、体操、球类、游泳、健身健美操、体育舞蹈、形体训练等专业技术课。

4、专业特点与就业方向: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社会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;掌握指导大众体育、养生健身、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,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,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。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群众性体育的组织管理、咨询指导、经营开发等工作;部队、厂矿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;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、训练工作;电视、广播体育专栏的摄影、新闻采写和主持等工作。

5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社会调查(实践)、教育实习、毕业论文、学术活动。

6、主要专业实验:体质测量与评价、体育康复等实验系列。

7、修业年限:四年。

8、授予学位:教育学学士。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:030006 联系电话:0351-7010611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山西大学体育学院

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(晋)ICP备05000471号